小朋友們想要畫一幅超級簡單好看的放風箏主題手抄報,可以在畫面上畫出小女孩、風箏、云朵、草叢、花瓣、彩虹等圖案,接著把畫面上的圖案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,最后寫上文字內(nèi)容,這樣一幅放風箏主題的手抄報模板就完成了。
手把手教你畫放風箏的手抄報
1、首先在手抄報畫面頂部中間寫出“放風箏”的標題文字,并在手抄報畫面頂部畫出風箏和云朵圖案修飾報頭文字。
2、接著在手抄報畫面底部中間畫出小女孩圖案,并在畫面底部左下角畫出小草、草叢和花瓣等圖案。
3、再畫出手抄報畫面中間的彩虹圖案,并在畫面底部右下角畫出花朵、小草等圖案當作邊緣線。
4、線稿畫完之后,就可以開始上色了,手抄報畫面頂部的文字涂上黃色、橙色,并把頂部的風箏等涂上藍色、綠色、橙色、粉色。
5、接著把手抄報畫面底部中間的人物涂上黑色、粉色和黃色,并把畫面底部的小草和花朵等涂上綠色、黃色和粉色。
6、手抄報畫面邊框底色和彩虹涂上不同的顏色,最后在畫面中間的空白部分畫出格子線,這樣放風箏主題的手抄報就完成了。
有關于放風箏的手抄報作品寫什么好
小學生感興趣的放風箏手抄報作品繪畫完成之后,接下來大家不要忘記在手抄報的格子線上寫上內(nèi)容素材,小編在這里整理了一些和主題相關的資料內(nèi)容,不知道寫什么的可以參考下列相關的文字,選擇合適的資料謄抄在空白格子線上。
一、風箏簡介
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(fā)明于東周春秋時期,已2000多年。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,研制三年而成,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。后來魯班用竹子,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(zhì),直至東漢期間,蔡倫改進造紙術后,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,稱為“紙鳶”。
到南北朝時,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;從隋唐開始,由于造紙業(yè)的發(fā)達,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;到了宋代的時候,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。
二、風箏文化
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。從傳統(tǒng)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。在漫長的歲月里,我們的祖先不僅創(chuàng)造出優(yōu)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,還創(chuàng)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、寓意吉祥的圖案。
風箏通過圖案形象,給人以喜慶、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;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,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,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(tǒng)和民間習俗,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,為人們喜聞樂見。
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,如雀鳥、昆蟲、動物及幾何立體等。而圖案方面,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,有宣傳標志、動物、蝴蝶、飛鳥等,琳瑯種種。
三、有關風箏的詩句
1、夜靜弦聲響碧空,宮商信任往來風。依稀似曲才堪聽,又被風吹別調(diào)中。--唐高駢《風箏》
2、竹馬踉蹌沖淖去,紙鳶跋扈挾風鳴。--宋陸游
3、江北江南低鷂齊,線長線短回高低。春風自古無憑據(jù),一伍騎夫弄笛兒。--明徐謂《風鳶圖詩》
4、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。兒童放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。--清高鼎《村居》
5、結(jié)伴兒童褲褶紅,手提線索罵天公。人人夸你春來早,欠我風箏五丈風。--清孔尚任
6、紙花如雪滿天飛,嬌女秋千打四圍。五色羅裙風擺動,好將蝴蝶斗春歸。--清鄭板橋《懷濰縣》
7、只憑風力健,不假羽毛豐。紅線凌空去,青云有路通。--清吳友如《題畫詩》
8、階下兒童仰面看,清明裝點最堪宜。游絲一斷渾無力,莫向東風怨別離。--清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
9、軟紅無數(shù)落成泥,庭前催春綠漸齊。窗外忽傳鸚鵡語,風箏吹落屋檐西。--清陳長生《春是信筆》
10、縱輪不卷只嫌低,高處安知鹢退飛。弱縷不禁兒輩掣,斷鳶弗下斷云歸。--宋釋居簡《風箏》